交通部关于颁发《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1:00:28   浏览:813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颁发《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颁发《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
交通部


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经国务院批准由部发布的《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今年四月部武汉会议对《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与《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决定于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同时施行。现将修订后的《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试行)随文颁发,希即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认真贯彻执行。
新颁《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是一项重要的运输规章,主要是为了在水路货物运输中明确水运企业港航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相互责任分工。由于水路货物运输是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各港航企业应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做好服务,以便做到货畅其流,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发展,保证国家“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新颁《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行)在内容上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增加了《货运业务代理》及《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确认》及《合同落空责任》等章节;另有关货运质量统计、考核部分,经会议决定,已作为部颁标准另文发布实施。但考虑到货运事故统计不宜于年中更改统计标准
及统计表式,故决定年内仍沿用老标准、表式及统计要求,按月填报。新标准、表式及统计要求自一九八八年一月起实行。

附: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明确各水运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相互责任分工,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水路货物运输是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各水运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经济合同法》、《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做到货畅其流,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以及其他通航水域中一切从事营业性货物运输的企业(含与法人企业签订货物运输合同的个体〔联户〕船舶)。
水路与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之间的货物联运、军事运输、邮件运输、危险货物运输除另有规定者外,均适用本规则。
个体(联户)船民与个体经营户、个人之间的货物运输,不适用本规则。

第二章 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确认
第四条 港口或航运单位签订合同的方式:
一、港口在与托运人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前,必须与有关航、港单位签订协议;航运单位与托运人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前,必须与有关港口签订协议;
二、货物的起运、到达都经过企业专用码头或自然坡岸的,由航运单位自行与托运人签订货物运输合同。
对按规定必须提出月度托运计划的货物,可以通过交通主管部门月度运输计划平衡核定后,由港、航单位共同协商确认月度货物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一经对外签订,各方必须严格履行。
对按规定变更或解除运输合同,必须征得各有关港、航单位的确认同意。
确认合同的方式(包括变更或解除)应采用书面形式(含电报、电话记录),并注明计划和合同号码。

第三章 货运业务代理
第五条 除另有规定或协议者外,港、航双方应当从有利于发展水运,促进流通,方便货主,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益出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可视需要签订定期或航次性的货运业务代理合同。
接受委托的港方(含所属港埠企业)应当按照合同和有关规章的规定,为航方所属的船舶提供港埠设施和业务服务;委托的航方(含全民、集体、个体船舶)应当按照合同和有关有章的规定,向港方支付货运业务代理费。
第六条 货运业务代理范围,除双方商订的特约事项外,港口受航方委托的货运代理业务原则上包括下列各项:
一、组织货源、受理托运计划、安排货物积载、编制、绘制计划积载图(表)和实际积载图(表)、拍发贷电(沿海港口除外);
二、联系泊位和货物装卸、联系作业拖轮、浮吊;
三、签订货物运输合同;
四、办理货物承运验收、到货通知、货物交付等货运作业和手续;
五、计收解交运输费用;
六、制作运输票据及有关货运单证;
七、处理属于航方责任的违约和货运事故;
八、代办危险货物的签证手续。

第四章 港、航企业的权利,义务及分工和责任界限
第一节 承运和验收
第七条 货物承运
起运港承运货物时,必须做到:
一、对按规定须提出托运计划的货物,应核对批准的托运计划号码(签订月度运输合同的应核对合同号码)。未经核定计划或无合同的货物,应按规定办理补充计划后承运;
二、按《水路货物运输规则》有关规定,严格审查运单各项内容,应符合规定要求。字迹必须填写准确、完整、清楚;
三、对按规定须在运单上批注或托运人提出的特约事项,认真核实后,记入运单“特约事项”栏内;
四、按照《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经承、托双方协商同意配装甲板上的货物,港口需与承运船舶商定具体配装积载方案后,才能受理承运。
第八条 货物验收
起运港应按照《水路货物运输规则》有关规定,验收货物时,必须做到:
一、对按件承运的货物要当场点收清楚;对包装不符合标准要求或不具备承运条件的货物,应当拒运;
二、按商订的集中时间和地点认真验收货物:
1.通过库场验收的货物,应事先做好货位按排,按单验收,分票堆码,制作相应的货垛牌,货垛的堆码应能点清每票货物件数;
2.船边直接装船或托运人自理装船的货物,由船舶负责验收,不符合承运条件的货物,不得装船。
三、货物经起运港与托运人双方认真按单交接验收合格后,起运港应在运单上加盖承运日期戳。第二节 配、积载
第九条 港航双方应本着先合同、先重点、先联运、先到先运的原则,充分考虑船舶运行组织、起运港货物的集中情况、船舶结构、货物性质、航行安全以及到达港的接卸能力,做好船舶的配、积载工作。
第十条 船舶的配载工作,除客货班轮、货班轮按港、航共同商定的运输方案,由港口具体安排外,其它船舶配载的货种、流向、数量以及大宗货物的主要收货人由航方负责安排。
驳船配载,除沿途停靠装卸的货班外,原则上一驳一点,最多不超过同一航向的两个点,并合理积载,在沿途港口加载的船舶,要考虑船舶水尺和预留舱容。
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船方不得配装:
一、因港口堵塞而不能靠泊装卸的;
二、到达港收货人拒绝收货的;
三、港口发生堵塞,需要紧急疏港的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配载计划时,港、航双方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时,由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调整。
第十一条 船舶的航次积载工作,由港口根据航方的配载计划负责安排。并编制计划积载图(表),由船舶审核签认。
编制的船舶计划积载图(表),除应充分利用船舶装载能力,满足中途港卸货顺序的要求,正确合理地进行甲板积载及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外,还应在确保货运质量的前提下,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危险货物不得违反《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有关配装条件的规定;
二、易腐货物与一般货物,有气味货物,污秽货物、粉尘货物与易受感染货物,潮湿货物与怕湿货物,易生虫货物与怕虫蛀货物,易生锈货物与酸碱腐蚀性等相互有抵触的货物,不得配装在同一舱位;
三、食品不得与有毒品、异味货物、污秽货物、粉尘货物、化工原料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货物配装在同一舱位;
四、重货不压轻货,大件不压小件,木箱不压纸箱;
五、易腐、易燃、易溶货物不得靠近机舱;
六、怕湿、怕晒、怕冻货物不得装载在甲板上;
七、同一张运单的货物,同一到达港或同一收货单位的几票货物,原则上应配装在一个舱内。
计划积载图(表)应注明装货顺序、装载位置。大宗货物应注明重量、体积、件数、收货人名称。
第十二条 船舶积载的技术要求以船舶意见为主。
装船前,起运港应将编制的计划积载图(表)及装船预报表等资料交给船舶,船舶应根据起运港提供的资料,了解配装货物的性质、包装、标志、重量、体积等情况,在保证船体强度不受损坏、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和适当的吃水差、正确合理地舱面积载等基础上,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港口应予调整。
计划积载图(表)由船、港双方共同商定签订后,认真执行。
经船、港双方商定的计划积载图(表),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必须变更时,应由船、港双方再行商定。
联运货物已经运抵换装港,对某些包装破旧和不牢固的,港口应设法整修加固,船方不得拒装,但双方应编制记录证明。第三节 装 船
第十三条 装船前,船舶应将船舱清扫干净,检查管系,准备好垫隔物料;港口应准备好保证安全质量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对于按件承运的货物,起运港应为船舶创造复查计数的条件,工班作业完了后,港口和船舶要办清当班交接手续。
第十五条 除船、港双方另有协议者外,装船时应做到大票分隔(整批货物),小票集中(零星货物),每一大票货物,应按单装船,一票一清,同一收货人的几票货物应集中在一起装船。每一大票货物或每一收货人的货物,装船开始及终了时,船舶应指导起运港做好垫隔工作。
第十六条 装船作业中,船舶应派人看舱,指导装卸工人按计划积载图(表),装货顺序、部位装舱,堆码整齐。整船散装货物应按有关规定检验测定装前、装后水尺。
如发现货物残损、包装不合标准要求或个别包装破裂,标志不清等情况,应编制记录证明。如发现装舱混乱,船方应即提出停装或翻舱,港口要翻舱整理。在特殊情况下,不能翻舱整理时,应编制记录证明。
对于装舱质量符合规定,但理货计数发生争议时,对少量货物,应当场实事求是地澄清;对大票货物难以当场澄清的,可编制港航记录,列明双方有分歧的数量,不再进行翻舱。必要时,起运港可派员随船至到达港共同监卸计数。
第十七条 起运港装船,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货运质量标准,合理使用装卸工具,轻搬轻放。做到:不倒关、不浠舱、破包不装船、重不压轻、木箱不压纸箱、箭头向上、堆码整齐。
在吊装和搬运集装箱时,要稳起稳落,定位放箱,不得拖、拉、甩箱,起吊集装箱要使用吊具或吊钩,使用吊钩起卸时,严禁只挂两个对角的顶角配件起卸。
第十八条 起运港装船应做到大票货物,一票一清;小票货物,一组一清。港口和船舶应在每一票货物装完时,检查库场、舱口、作业线路有无漏装掉件,发现漏装及时补装,发现掉件应及时拣归原批。
起运港对装船中撒漏的地脚货物,属于散装货物要随时搜集进仓归原批。属于袋装货物应扫集整理灌包并通知船方安排位置,分别堆放,同时在货物交接清单(附表一)内注明灌包地脚货物件数。
第十九条 计划配装的货物,如因故必须退装时,起运港应与船舶协商同意,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必须按运单、货名、件数退装,绝对不准合并几张运单的货物不分货名笼统退装若干件数;
二、一张运单的货物全部退装,必须将运单抽出,并在交接清单内划去;
三、一张运单的零星货物不得退装一部分。整批货物退装一部分时,应将退装的件数,按运单、货名、编制记录,随货同行,并在交接清单内注明实装件数;
四、大宗货物起运装船时,如发生实装数量与运单数量不符,应编制港航记录证明,随货同行。
第二十条 换装港分批转运的大宗货物,应按批次填制分运货票(附表二)。分运货票要注明原运单号码、原船名航次,原收货人、原发货件数、重量、体积、本航次分运件数、重量等,并注明分运批次顺号。原运单应随第一批分运货物交到达港。分运批次力求减少,时间尽量缩短。


起运港起运的货物不得分运,整车水陆联运货物不得分运。
第二十一条 退装或漏装的货物,港口应立即填制补送货票(附表三)尽快补送。补送货票要注明原运单号码、原船名航次、原收货人、原发货件数、重量等,便于到达港凭以交付。
对特种运输的货物,应分别在货票上加盖相应的戳记,如“集装箱”、“甲板货物”等等。
第二十二条 港口装船完毕后两小时内(客货班轮在正点开航前)应将运单、交接单、积载图(表)等整理好交给船方,办清交接手续。未办妥交接签证手续,船舶不得开航。
船舶开航前或开航后,港口或船舶应及时准确地向到达港拍发分舱货电。货电内容:船名、航次、货名、件数、重量、装舱位置以及危险货物和大宗货物收货单位等。
中途港口加载或变更到达港的,加载港或受理港应按上述规定拍发分舱货电。第四节 运 输
第二十三条 凡参加货物运输的船舶,必须具备适航适货条件,确保航行和货运安全。
第二十四条 船舶在航行途中必须认真检查舱内和甲板货物的装载状况,注意通风、遮盖、绑扎是否良好,防止设备漏水、漏油、漏电,防止货物发生汗湿、雨湿、浪湿、油污、倒塌、货物位移、火灾等事故。对装载在甲板上的货物和集装箱,应根据货物性质,分别采取绑、捆扎、遮
盖、衬垫等防护措施。第五节 卸 船
第二十五条 到达港接到货电后,应在卸船前编妥卸船计划,安排好泊位、场库、机械、劳力、驳船等,对船边直取的货物,应预先通知收货人作好提货准备工作。
第二十六条 船舶到港后,应及时将有关单证交给到达港,并详细介绍装舱积载情况,卸船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到达港应有专人负责与船舶办理联系工作,详细核对各项单证。如单证不齐,运单与交接清单内容不一致或有其它需了解事项,应向船舶查询清楚。
第二十七条 船舶应派人指导卸货。港口应听船舶指导,按实际积载顺序、按运单、标志卸船,整批货物,应做到一票一清。几票集中装舱的零星货物。应做到集中卸船。船舶发现港口混卸或违章操作,应予制止,制止不听的应编制记录。
第二十八条 卸船时,如在船上发现货物残损、包装破裂、翻钉、松钉、包装完整内有碎声、分票不清、标志不清、装舱混乱、以及积载不当等情况,应联系船舶,检查确认,编制记录证明,不应拒卸或原船带回。
第二十九条 卸船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操作,合理使用装卸机具,做到:不拖关、不挖井、不推垛、不落水、分清原残、工残,并按照双边交接的有关规定,在货物堆码、做关标准、理货计数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交接双方易于计数交接,做到理货数字一班一清、一票
一清、全船数字清。每一张运单或一个收货人的货物卸完后,应先由库场员复点核实,并在货垛前悬挂货垛牌,写明船名、航次、运单号、货名、件数、收货人、入库、场日期、堆垛工组号和库场员姓名等,如系中转货物还应写明目的地。
第三十条 到达港和船舶在卸船作业中,应随时检查舱内、舱面、作业线路,有无漏卸货物或掉件。到达港应将漏卸、掉件和地脚货物按票及时收集归原批。
卸船结束,到达港应将舱内、甲板、码头、作业线路、机具、库场的地脚货物清扫干净。
“港—港”运输的集装箱卸空后,由港口清扫,对装有异味,污染等货物的集装箱由港口清洗。
第三十一条 到达港和船舶应自卸船结束,至迟在两小时内(客货班轮应在正点开航前)办妥交接签证手续,未办妥交接签证手续船舶不得离港。第六节 到 达 和 交 付 第三十二条 货物到达后,到达港应立即通知收货人提货。办理交付手续时,要严格核对运单与收货人的
提货介绍信或其他证件等,防止错交。
遇有联运货物到收运杂费以及中途垫款和应收的港口费用,要复核收清。
到达港对无法交付的货物应按国家经委《关于港口、车站无法交付货物的处理办法》办理。
第三十三条 到达港交付货物时,必须详细核对提货单,与收货人当面交清。绝对不准“信用”交货,“白条”提货,以及不分运单、收货人、船名、航次、以件抵件(但按《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第六十七条规定可以以溢补短者除外)等违章行为。
一张运单的货物分批交付时,必须在有关提货单证上逐次批注清楚。
第三十四条 到达港交付货物时,如发现标志脱落或模糊不清,必须查明收货人后方可交付。
一张运单的货物分卸在几个作业区或几个库场的,在交付时,区与区、库与库之间必须核对清楚,防止错交、错转。
第三十五条 分运和补送的货物交付后,到达港必须在原提货单上批注清楚。交付补送货物时,如果原已出具货运记录的,应同时收回记录。
第三十六条 卸货港实卸货物数量与单证不符时,港口应复查点清后,方可交付和转出。第七节 责 任 划 分

(一)货损责任
第三十七条 货物残损事故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一、装船前和装船过程中,港口造成的货物残损,由起运港负责;
二、到达港卸货出舱前发现的货物残损,无船舶与起运港原编记录证明或残损程度超出原记录记载的,由船舶负责;
三、到达港卸船时,发现因积载不当造成的货物残损,由船舶负责;但因起运港擅自变更计划积载图(表)所造成的货物残损,由起运港负责;
四、到达港卸货过程中发生的和交付时发现的货物残损事故,由到达港负责;
五、在装船或卸船作业中,由于船舶起货机具不良发生的货物残损,由船舶负责;但由于港口纹车手操作不当造成的货物残损,由港口负责;
六、对经过整修包装的货物,港、航双方必须编制记录,如发现内货短少、残损由责任方负责。
(二)货差责任
第三十八条 货物差错事故,原则上应按船、港双边交接划分责任,交接前由交方负责,交接后由接方负责。
实行船港交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下列各项选定:
一、由船舶直接和港口办理理货交接;
二、航方在港口派驻理货组和港口办理理货交接;
港、航双方对货差事故要加强事后的复核和查询工作,对复核和查询后的数字,应作实事求是的订正。
第三十九条 实行库场点垛计数交接装或卸船的货物,因作业线路途经公共道路而产生的货差,由起运港或到达港和船方共同负责。
第四十条 由于起运港在库场堆码和装船中采取小票集中作业,卸船时,发生总件数相符而单货不符的差错事故,到达港应按事故查询的规定通知起运港,并按下列办法协商处理:
一、溢货运回起运港,短货由起运港补发;
二、溢、短货物作价处理,抵付赔款。差额部分,到达港卸船入库的,由起运港和船舶共同负责,如卸船作业采取船边直取或江心锚地作业的,由起运港、船舶、到达港三方共同负责。
第四十一条 实行“一船一清、一年一结”的大宗件杂货物差错,应按单交付,发生件数溢短时,按航次分别编制货运记录,由承运人与收货人或托运人一年结算一次的整批粮食、化肥、糖、盐、纯碱、橡胶和其它大宗件杂货物,由有关航方会同有关港方于年度终了三个月内,组织统
一清理,由处理港列表溢短相抵结算。
溢短相抵的具体办法:先统一对收货人、托运人结算,后港航企业之间结算。即由处理港按照本年度的货运记录,按每一货种,每个承运航(海)运局分别列出结算表,统一和收货人溢短相抵;对于以溢抵短的数字,港航之间不再清算;相抵后,不足之数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落实责任

单时,应根据记录累计分析,结合查询落实的溢短数字,净亏的一方应承担责任,几个方面均有亏短时,应按比例分摊责任。
对于实行由承运人和收货人或托运人实行一年结算一次的连续运输的大宗件杂货物,除《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第六十七条已规定的六种货物外,经承、托运双方协商同意,并符合上述条款精神的其它常运货物,也可以按照上述办法办理。
对于个别航次承运,并非连续运输的大宗件杂货,仍应一船一清,不适用上述一年一结算的办法。
第四十二条 货物装卸船作业必须严格实行双边交接:由港口库(场)装卸船的货物,由库(场)和船舶双边交接;联运货物车船直取,由换装港和船舶双边交接;由港口驳船外档装、卸船的货物,由驳船和船舶双边交接;由托运人船边直接装船的货物(包括里、外档作业),由起运
港会同托运人与船舶双边交接;由收货人船边直取的货物(包括里、外档作业)由到达港会同收货人与船舶双边交接;两艘运输船舶之间实行船过船作业的货物,由港口会同双方船舶实行双边交接。交接双方必须各守本职岗位,按商订的方法交接。
港口会同办理交接时,应当在每艘作业船舶的现场至少派出一名理货员组织并监督双方交接。遇有交接双方发生意见分歧时,港口理货员应从中澄清情况,主持编制记录,制止违章作业等事项,但不具体参与发筹计数,划关计数等工作。
双边交接的理货计数方法,视实际情况按下列规定办理:对于同品名、同规格、同定量包装的大宗件杂货物,实行船边划关计数,挂牌计数等方法,港口必须做到定关、定量、定型;对于不具备定关、定量、定型条件的货物,实行库(场)点垛计数交接或小票交接,港口必须做到双联
桩,堆垛要标准,便于计数,对于船边直接装船、直取和零星少量货物,实行划关计数或发筹计数交接。船舶发现做关不准,准垛不标准,无法计数时,有权拒绝装船或卸船,并编制记录证明。
第四十三条 对划关或挂牌计数的大宗件杂货物,船舶看舱人员或理货员可以随时抽查定量关的准确性(原则上应在船舶甲板上停关抽查)。如发现定量关不准,港口应当关纠正,并于每工班作业终了时,由港、船双方编制“港航记录”或“现场记录”,如实记明本工班作业过程中,
每票货物发生定量关不准的次数、件数、发生舱口及责任工班等情况。
装卸船作业完毕后,对发生定量关不准的记录汇总计算,如一票货物已达到五次定量关不准的,以后在交付货物时,所发生的货差事故,港口和船舶应按下列规定共同负责该票货物的货差责任(在装卸船作业以外所发生的货差事故,已编有记录的,仍应按原规定处理):起运港装船时
发生定量关不准,由起运港和船舶共同负责;到达港卸船时发生定量关不准,由到达港和船舶共同负责;起运港装船和到达港卸船时,均发生定量关不准,由起运港,到达港和船舶三方共同负责。
第四十四条 对于装船时理货计数发生分歧,编有记录的,卸船时应加强双边交接,澄清实卸数字。发生短少时,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实卸数与一方相符,由另一方全部负责:实卸数与双方均不符,由双方共同负责。
第四十五条 按规定应参加双边交接而未参加的一方,视同放弃责任,由此而发生的货差事故,由其负责。
港口未按规定为双边交接创造条件,作业中定量关不准,经船方抽查发现,一票货物发生六次以上(含六次)定量关不准的;或者库场堆垛不标准,无法计数,船舶提出后,港口又拒绝整理、改进的,因而发生的货差事故,全部由责任港负责。
(三)成组运输责任
第四十六条 成组运输的货物(包括部分货物成组)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一、货损责任:明显属于港口操作中的工残或船舶航行途中的浪湿、汗湿、水湿、污损等事故,应分别由责任单位承担,其余由起运港、船舶、到达港三方共同负责;起运港装船时未发现货损,到达港卸船时,发现货损,由起运港和船舶共同负责;
二、货差责任:对同品名、同规格、同定量包装的货物,起运港要定关、定量、定型,在装船或卸船时,船舶和港口要划关计数或挂牌计数,按照本节第(二)款的规定划分责任,交接前由交方负责,交接后由接方负责。大包、小件无法实行定关、定量、定型的件杂货,到达港交付和
转出时发生货差,由起运港、到达港和船舶三方共同负责,但对卸船当时拆组点数,发现差错,由到达港会同船舶编制记录证明的,由起运港和船舶共同负责。
(四)运到期限责任
第四十七条 货物实际运到天数超过规定期限或承托运双方协议的运到期限时,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一、由于下列港方原因发生的超期,由起运港负责:
1.错发、漏发、退装等责任事故;
2.不按计划安排,未经联系船方和到达港同意、擅自承运的;
3.运输票据不全、不清、错填、票货分离和装船混乱以致到达港不能及时卸货的;
4.延误装船作业、驳船取送或编队作业超过发关时间或运输时间的;
5.漏发、错发分舱货电,以致到达港不能及时安排起卸的。
二、由于不列船方原因发生超期,由航方负责:
1.已经确定配船计划而未及时派船到港受载的;
2.超过运输时间的;
3.到港确报不准,以致港口不能及时安排装卸的;
4.由航方负责港内取送驳船,未及时完成取送作业的;
5.已经确定的计划积载的货物,船舶无故拒装,以致发生货物退装的。
三、由于下列港方原因发生的超期,由到达港负责:
1.未及时起卸或超过卸船准备时间的;
2.船边直取货物,未及时通知收货人以致不能及时卸货的;
3.由收货人自理卸船的货物,由于到达港未及时将驳船送往商定的卸货地点而延误的时间。
港口和船舶应各自如实做好记录工作,为计算运到期限和分析责任提供依据。
(五)集装箱、无人驳运输责任
第四十八条 集装箱运输货物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运输装卸过程中,要建立集装箱运输货物交接制度,凭箱体和铅封进行交接和划分责任,重箱凭箱体、铅封状况交接;空箱凭箱体状况交接;
二、交接方式:
1.港口与船舶在船过交接;
2.港口与收货人、港口与铁路、港口与汽车在装卸现场交接;
3.交接时,交接双方应签署“集装箱交接清单”(附表四);货物交接凭装箱人填写的“集装箱货物装箱单”(附表五)办理。在交接过程中,发生、发现箱体损坏或内装货物残损、短少,应编制“集装箱、货物残损记录”(附表六),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由损坏责任方承担赔偿
责任。
三、责任划分:
1.箱体完好、铅封完整,内货发生残损或缺少,由装箱单位负责,在运输过程中或装船前发现破封,应由破封单位或交方负责补封并编制补封记录。拆封时,发现货损货差,由补封单位负责。
到达港卸船时,发现破封,有船舶与起运港编有补封记录的,由起运港负责;未编补封记录的,船、港双方共同开箱检查,并编制记录,如有货损货差,由船舶负责。
到达港保管中发生的破封,交付时,发现货损货差,由到达港负责。
2.铅封完好,由于碰撞或挤压造成的箱体角柱、板壁、箱门凹陷、箱体严重变形、箱体板壁面有破洞和创伤、直观能发现的水密垫明显损坏等原因,导致内货残损或短少,由责任单位负责。
3.装箱时,装箱人要检查箱体,不适合装货的集装箱,不得使用。如因起运港对箱体检查不严或安排货载不当,导致货物水湿或其它残损,由起运港负责。
4.因箱体本身潜在缺陷,如透光检查无法发现渗漏等,造成货物湿损,由集装箱所属单位负责。
船舶配装集装箱,由船舶负责绑扎加固。
联运集装箱在换装港卸船时,发现破封,由换装港会同船舶共同补封并编制补封记录,到达港交付时,发现货损货差,有船舶与起运港编制补封记录的由起运港负责;无起运港与船舶编制补封记录的,由一程船舶负责。
如发现箱体不适合装货,必须更换箱体完好的集装箱,并编制记录,换装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四、为加强集装箱管理,掌握集装箱流向、动态,凡提离港区的集装箱(不分空、重箱)均应填写“集装箱发放单”,(附表七),用箱人应按期归还集装箱,超期者按规定交纳延滞费。如有损坏应编制“集装箱、货物残损记录”,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无人驳装运的货物,除港、航双方另有协议或规定者外,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交接工作和划分责任:
一、交接地点,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地点办理交接:
1.在港口管理的锚地由港口负责取送驳船的,在锚地办理交接;由船方取送驳船的,在装卸作业码头或锚地交接;
2.在非港口管理的锚地由船方负责取送驳船的,在装卸作业码头办理交接。
二、交接方式及责任划分:
1.无盖无人驳:凭装载现状进行交接,发现异状,应由港口与拖轮编制港航记录;
2.有盖无人驳:有封舱条件的,凭舱封交接,如有破封,应由责任方补封并编制记录,如原封完好,船体完整,到达港卸船时发现货损货差时,由拖轮与到达港编制港航记录,由施封单位负责。
(六)合同落空责任
第五十条 按照《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由承运人承担的落空责任,应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一、属于港口原因未按规定的条件和特约事项履行运输合同或由于港方本身责任延误发送时间影响装船作业造成的落空责任,由港口负责;
二、属于航方原因未按规定的条件和特约事项履行运输合同或由于航方未及时取送驳船延误装船作业,造成的落空责任,由航方负责;
三、港、航双方都发生未按规定条件和特约事项履行运输合同造成的落空责任,由港、航共同负责。
第五十一条 承运人应支付的运输合同落空违约金,由代表承运人缔约的港口或航方先统一对收货人、托运人清算,然后向港、航有关责任方进行清算,填制“违约通知书”(附表八)。
托运人应支付给承运人的违约金,由代表缔约的港口或航方,统一对托运人、收货人清算,然后由起运港和航方均等受益。第八节 记 录 编 制
第五十二条 在货物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或发现事故时,应编制记录。编制记录要严肃认真、正确、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以便作为处理事故、查询货物、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货运质量工作的重要依据。
记录共分三种:1.货运记录;2.港航记录(附表九);3.普通记录。
第五十三条 货运记录,是记载承运人和托运人或收货人之间责任的记录。除起运港装船前发生的事故由起运港编制外,其他均由到达港编制。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到达港应根据交付货物当时的实际情况编制货运记录:
一、品名、件数、包装、标志与运单记载不符;
二、货物溢短、灭失、变质、污染、损坏;
三、有货无票或有票无货。
第五十四条 货运记录使用印有号码的用纸,按每一张运单编制,并由负责编制记录人员、收货人或托运人签章。
货运记录编制一式三份,一份交收货人或托运人,一份由编制港留存,一份转责任单位,如事故责任涉及几个单位时,可按需要增加抄本。
第五十五条 港航记录是港、航企业之间记载事故原始情况的记录,对收货人、托运人不发生效力,不向托运人和收货人提供。港航在进行货物交接当时发生或发现货损货差等事故以及按规定须应编制记录证明的,港口应会同船舶编制港航记录。任何一方要求编制记录,对方不得拒编
,意见有分歧可在记录上批注,如一方坚持拒编拒批,对方可实事求是地编制“港航备忘录”(附表十),据实证明实际情况,递交对方上级或转有关部门。
港航记录编制一式五份:
进口:编制单位留存一份,交船舶一份,转港口主管货商部门三份(其中一份寄起运港、一份寄船公司);
出口:编制单位留存一份,交船舶两份(其中一份带交到达港),转港口主管货商部门二份(其中一份转船公司)。
第五十六条 普通记录是记载承运人向托运人或收货人提供证明事项的记录,但不涉及承托运之间的责任。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编制普通运录:
一、托运人自理装船,并按舱封或装载现状与承运人进行交接,以及其它封舱(箱)运输的货物,发生非承运人责任的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和内容不符;
二、托运人随附在货物运单上的单证丢失;
三、托运人派人押运和甲板货物发生非承运人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四、承运人提供的船舶水尺计量数;
五、货物包装经过加固整理;
六、收货人要求证明与货物数量、质量无关而承运人又能证明的其他情况。
普通记录编制的份数根据需要确定。
第五十七条 编制记录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在交接或交付货物的当时编制,任何一方不得拒编,也不得事后要求补编(有特定者除外);
二、记录内各栏必须逐项填写清楚,如有更改应由交接双方经办人员在更改处盖章;
三、不得判定责任;
四、一张运单有数种品名时,应分别写明情况;
五、内容必须填写真实,不得凭想象或估计,不得用揣测、笼统词句,情况要记录得详细、准确、具体。第九节 货运事故处理
第五十八条 受理赔偿要求时,应审查:
一、赔偿要求的时效;
二、赔偿要求人的要求权利;
三、应附的单证。
经审查不合规定的赔偿要求,应向要求人说明理由,退回文件。
受理的案件应开给接受赔偿要求收据,并在赔偿要求登记薄内编号登记。
第五十九条 港口对赔偿要求,要抓紧处理,一案一清,至迟在六十天内答复赔偿要求人。
港口判定属于本单位责任时,应填写“承认赔偿通知书”(附表十一)通知赔偿要求人,尽快赔偿结案;判明是其他单位责任时,应及时将赔偿要求的理由、申赔金额等通知责任方,责任方应在接到通知十五天内答复处理港。如拒赔时,必须提出理由和依据。逾期不复,处理港应发电
催询一次,自催询之日起十五天内仍未收到答复时,处理港可对赔偿要求人赔付,责任单位不得拒付。
责任单位对赔偿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一般事故以处理港意见为准,处理港应实事求是,秉公处理;大事故或重大事故,跨省、跨区及不同港、航单位的,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裁定。
第六十条 在装卸、运输中发生、发现的货损事故、有关港航单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损失。
港口对货物差错、票货分离、票货不符等货运事故,应先在本港复查核实。复查无着,至迟应在记录编制之日起七天内,向有关港、航单位发出“运输事故查询书”(附表十二)进行查询。对重大事故,可派专人进行查询,获复前如查询的货物或票据已经找到,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停
止查询。
第六十一条 有关港、航单位接到“运输事故查询书”以后,应立即认真进行查询,并于接到查询书十天内将查询结果详细答复查询港。不准随便采用不负责任的答复。如事后查明确属假报案情,以件抵件、以多报少、隐瞒溢货等情况者,应承担本案的全部经济损失。
第六十二条 港口发现非本港货物错运到本港,但能从货件标志上辨清到达港和收货人的,应编制记录随货送到达港处理,并抄告起运港。
换装港发现有票无货的,立即编制记录,连同票据递交到达港处理,并抄告起运港。
船舶在航行途中发现有货无票或有票无货的情况,应交到达港处理并编制记录。
为处理货运事故,需要补送货物,免收一切运输费用。

第五章 航方自办货运业务的港航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界限
第六十三条 由航方自办货运业务,但需经港口码头装卸或堆存保管的货物,根据本规则第六条规定属代理范围内的各项货运业务,除港航另有协议者外,均由航方自行办理。由航方自行对外全面履行运输合同承担责任。
第六十四条 航方或其代理人,也可以由航方通知货方申请港口提供装卸、保管、驳运、交接等项业务服务。港口根据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按章收取有关费用及服务费用。
第六十五条 航方或其代理人,申请港口提供装卸、保管等项业务服务的,除另有协议者外,按下列规定办理:
1.航方或其代理人应及时向港口提出货源集中、货载安排和船舶到港计划。经港口确认受理后,纳入港口月、旬、五日作业计划;
2.航方应及时提供船舶到港预确报、港口应及时指泊;
3.货物进出库场,航方或其代理人,应按规定向港方办理货物出入库手续;装卸船时,出口货物,货载全部或大部备齐,具备连续装船的条件按规定向港口提出载货清单,港口据以安排装船作业;进口货物,应提出交接清单、分舱单和卸货入库申请,由港口安排卸船作业;
船舶作业计划确定后(编妥计划积载图或已开舱作业),任何一方不得变更,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时,经商得对方同意后,可予变更,但对减载退装已卸入库场的货物,航方或其代理人应及时通知货方运出;
4.进入港口码头库场的货物,港口只负责堆存保管。一切货物的承运验收和到达交付等手续均由航方自办;
5.对于货物的装卸船或进出库场的理货、计数、交接工作,由航方或其代理人直接与货方办理。如委托港口办理,照收理货服务费,其货物交接,按双边交接办理。即:交接前由交方负责,交接后由接方负责。
第六十六条 责任划分:
1.经由港口码头库场装卸作业的货物,除由港方造成的工残、货差,由港方与船舶或货方编制记录,由港口负责赔偿外,其他均由航方与货方办理;
2.由于港口原因未按确认的船舶作业计划和货载安排计划,进行装卸和货物进出库场作业,造成船舶延误或影响航方对外履行合同造成违约时,由港口负责并承担航方对外支付的违约金或船舶滞期费;
3.由于航方未按船舶和货载计划组织货物到港和及时配货装船或迟延到货通知,造成港口堵塞、货物积压、作业计划落空由航方负责,并负担停工待时和货物在港积压所发生的超期罚款等经济损失。

第六章 货运质量统计
第六十七条 为了考核港、航企业货运质量状况,分析事故原因和经济损失,加强货运质量管理,港、航单位应指定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货运质量统计工作,按照交通部颁JT2010—87《水路货物运输质量考核标准》(附录)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准确及时地填制统计报表。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按《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第十九条规定,实行保价运输的货物所收取的保价费,按参加水路运输的港、航企业均等受益的原则进行清算,具体办法如下:
一、属于航方或中转港口应得的保价费,由起运港在解交运杂费的同时,解交保价费;
二、属于到达港应得的保价费,由起运港直接与到达港清算。
第六十九条 航方或其代理人可委托理货公司按交通部有关规定及双方商定的协议,代表船舶与港口办理理货交接工作。
第七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可根据本规则制订补充规定。
第七十一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于交通部。
第七十二条 本规则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试行。



1987年7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林业局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令第10号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和林业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并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依法行政等实际工作,我局对原林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和国家林业局发布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国家林局2004年3月31日第一次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废止《国家林业局决定废止的部门规章目录》(附件1)所列的部门规章,废止《国家林局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附件2)所列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已分别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
  附件:1、国家林业局决定废止的部门规章目录
     2、国家林业局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国家林业局局长 周生贤
                                二○○四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1:
国家林业局决定废止的部门规章目录
(2件)
序号 令 号 名称 颁布机关
1 林业部令第1号 林地管理暂行办法 林业部
2 林业部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林木种子管理实施细则 林业部

附件2:
国家林业局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341件)
序号 文件号 名称 发布机关
1 濒办字
[2002]7号 国家濒管办关于更新CITES 附录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
2 办安字
[2001]4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国家林业局处置特大森林火灾事故预案(修订)》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3 办场字
[2001]29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林木品种国家级审定报审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4 办场字
[2001]87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5 濒办字
[2001]1号 关于修订《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的通知 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海关总署
6 林传字
[2000]11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扑火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局
7 办造字
[2000]72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8 林资发
[2000]52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松香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9 办安字
[2000]18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国家林业局处置特大森林火灾事故预案(修订)》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10 濒办字
[2000]13号 国家濒管办关于执行修订后的《公约》附录的通知 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
11 林基发
[2000]103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稽查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2 林基发
[2000]290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立即纠正违规使用预防松材线虫财政专项资金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3 林计发
[2000]52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4 林资发
[1999]171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和全国重点生态工程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5 林资发
[1999]15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冻结征占用林地期间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6 林资发
[1999]249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冻结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通知》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7 办策字
[1999]68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国家林业局法律审核事务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18 林计发
[1999]126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19 林计发
[1999]304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天然林保护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20 林造通字[1998]11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护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21 林资通字[1998]2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跨世纪保卫绿色行动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22 厅研字
[1998]172号 关于林业部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23 林人通字[1998]3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普通林业中等专业学校林业专业等16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24 厅场字
[1998]47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审批进口种子苗木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5 林宣通字[1998]113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新闻报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26 林资通字[1997]44号 林业部关于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国有林业局综合开发使用林地规划的通知 林业部
27 林资字
[1997]9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国有林业局林地管理的决定 林业部
28 林财通字[1997]24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育林基金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29 林财字
[1997]11号 关于加强山区综合开发贴息贷款管理工作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0 林站通字[1997]157号 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31 林审通字[1997]81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几项规定》 林业部
32 林人字
[1997]63号 林业部关于深化林业教育改革的决定 林业部
33 厅造字
[1996]82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复合经营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34 林资政字[1996]20号 关于对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检查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35 厅策字
[1996]106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36 厅财字
[1996]32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林业行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37 林财通字[1996]119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8 林财通字[1996]4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编报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的几项规定》(试行)和《林业部直属事业单位增收节支(创收)考核评比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39 林财通字[1996]53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部直属企业财会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40 林人通字[1996]81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普通林业中等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41 林人通
[1996]80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企业法定代表人劳动合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42 厅场字
[1996]107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落实进口种子(苗)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43 林产字
[1996]48号 关于清理整顿木片经营加工单位加强木片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44 林站通字[1996]88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基地建设的通知 林业部
45 林资通字[1995]152号 林业部关于开展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的通知 林业部
46 林资通字[1995]6号 林业部关于实行使用林地许可证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47 林防办
[1995]133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森警部队专业技术干部任免权限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48 林财通字[1995]67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49 林财字
[1995]79号 关于加强林业项目贴息贷款和治沙贴息贷款管理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0 林财字
[1995]59号 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国有资产管理局
51 林科通字[1995]129号 林业部关于颁布《林业部第三届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林业部
52 林人通字[1995]159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53 厅宣字
[1995]29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国林业报刊发行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54 林宣通字[1995]93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加强林业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55 厅办字
[1994]106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56 厅造字
[1994]52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建立造林进度情况定期汇报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57 林护通字[1994]35号 林业部关于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58 厅造字
[1994]49号 关于改进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调度统计报表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59 林资通字[1994]33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消灭宜林荒山荒地主要指标及其要求》(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60 林资通字[1994]93号 林业部关于颁发《全国消灭宜林荒山荒地核查验收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 林业部
61 林安字
[1994]44号 林业部、公安部关于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管辖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 林业部、公安部
62 林财通字[1994]58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加强专项经费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63 林计通字[1994]52号 林业部关于颁发《林业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64 厅财字
[1994]42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加强专项经费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65 厅办字
[1994]59号 林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性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活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66 林人通字[1994]168号 林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和加强现金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林业部
67 林办字
[1994]28号 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宣传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68 林造字
[1994]27号 林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做好全国沙漠普查和沙漠化监测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69 林造通字[1994]45号 林业部关于开展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70 林审通字[1994]23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为林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71 林造字
[1994]34号 关于进一步抓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72 林贷通字[1994]149号 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造林项目”还贷准备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73 林审通字[1994]90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项规定 林业部
74 林审通字[1994]23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为林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75 国森防办[1993]5号 关于印发《全国森林防火统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76 林财通字[1993]22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77 林财通字[1993]57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78 林财通字[1993]77号 关于印发《部属高等院校财务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79 林财通字[1993]1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多种经营周转金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80 林计通字[1993]98号 关于颁发《林业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的通知 林业部
81 林计通字[1993]138号 关于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的通知 林业部
82 林财字
[1993]8号 关于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实行林木生产商品化改革的通知 林业部
83 林财通字[1993]104号 关于部直属公司贯彻实施新财会制度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84 林财通字[1993]107号 关于严格控制部直属单位基建规模、加强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85 林教通字[1993]87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86 林办字
[1993]1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站工作充分发挥林业站职能的通知 林业部
87 厅办字
[1993]64号 关于做好中国林业报刊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88 林工通字[1993]113号 关于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和加强松香宏观总量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89 濒办字
[1993]84号 关于执行《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收费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
90 厅造字
[1992]14号 关于定期报告营林生产进度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91 厅资字
[1992]11号 关于配发“木材检查”专用标志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92 林护字
[1992]56号 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 林业部
93 林策字
[1992]13号 关于发布《林业飞行观察员管理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94 厅财字
[1992]139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登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95 林财字
[1992]17号 关于重新修订《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立木林价表(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局
96 林财通字[1992]102号 关于林业部属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实行收费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97 林财字
[1992]93号 关于调整林业项目贷款利息承担额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
98 林工通字[1992]12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产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99 林工通字[1992]128号 印发《林业部关于直属公司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林业部
100 林工通字[1992]129号 关于颁发《伐区准备作业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101 林工通字[1992]77号 关于颁发人造板机械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02 林工许
[1992]60号 关于发放人造板机械生产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103 厅工字
[1992]85号 关于改进森工调度报表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04 林造字
[1992]34号 关于进一步抓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105 林护字
[1991]12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06 林产字
[1991]11号 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松香运输管理的复函》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铁道部、交通部
107 林资字
[1991]110号 关于加强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若干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08 厅资字
[1991]58号 关于执行松香产品运输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09 厅资字
[1991]19号 关于颁发《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区实行林价制度伐区调查设计、拨交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10 林资字
[1991]12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111 国森防办[1991]11号 印发《关于处理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事故预案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112 国森防
[1991]3号 印发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关于建立联络员制度的决定》的通知 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
113 厅防字
[1991]89号 关于林业系统专用电信网年报统计范围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14 林策字
[1991]132号 关于发布《林业部对外国专家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15 林策字
[1991]157号 关于印发《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16 林策字
[1991]155号 林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颁发《松香产品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7 林策字
[1991]127号 关于印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18 林策字
[1991]177号 关于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收取征占用林地四项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19 林财通字[1991]14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林价制度先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20 林财字
[1991]129号 关于发布林业部《会计证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21 林传(91)30号 关于搞好林木种子采收调剂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122 林工字
[1991]100号 关于印发《集体林区调度工作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123 林工字
[1991]140号 关于印发《林业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和实施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24 厅工字
[1991]27号 关于印发《林产化工优质产品行业评比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25 林计通字[1991]40号 关于切实加强国家造林项目科研推广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26 林造字
[1991]137号 关于进一步提高“国家造林项目”造林质量的通知 林业部
127 林产字
[1991]17号 林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松香运输管理的复函》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铁道部、交通部
128 林办字
[1990]37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纠正林业行业不正之风的通知 林业部
129 林护字
[1990]58号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通知 林业部
130 林护字
[1990]165号 关于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费、手续费使用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31 林策发
[1990]436号 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办法 林业部
132 林策字
[1990]421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法规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133 林策字
[1990]526号 关于发布《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134 林策字
[1990]466号 关于印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35 林策字
[1990]434号 林业部关于印发《林木种子检验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36 林财字
[1990]390号 关于颁发《大兴安岭林业公司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37 林财字
[1990]467号 关于颁发《林业部物资供销企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38 林函财字[1990]197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达标升级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林业部
139 林财字
[1990]273号 关于加强直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40 林财字
[1990]61号 关于切实采取措施、抓好亏损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的通知 林业部
141 林投产
[1990]10号 关于印发国家林业投资公司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42 林工字
[1990]254号 关于印发《森工企业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合作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43 林财字
[1990]14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工企业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144 林工字
[1990]18号 关于颁发刨花板、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栲胶、紫胶四种林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45 林工字
[1990]254号 关于印发《森工企业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46 林工字
[1990]320号 印发“林业部关于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非统配木材指标分配实行‘三挂钩'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147 林工字
[1990]364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统配木材经营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对部分非统配木材试行指导性销售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148 林工字
[1990]89号 关于妥善解决国有林区部分森工企业停工待工、拖欠职工工资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林业部
149 厅工字
[1990]207号 关于印发《集体林区森工调度工作评比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50 林护字
[1989]133号 关于印发《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151 林传(89)42号 关于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152 全绿办字[1989]第1号 关于颁发《全国绿化奖章评奖办法》的通知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153 林资字
[1989]317号 关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森林经营方案审批权限划分的决定 林业部
154 林资字
[1989]61号 关于切实加强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155 林资字
[1989]138号 关于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156 林资字
[1989]363号 关于颁发《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试行采伐限额计划管理的决定》的通知 林业部
157 林资字
[1989]37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58 林资字
[1989]401号 关于贯彻执行两个《通知》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59 林工字
[1989]321号 关于加强非统配木材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60 厅资字
[1989]167号 关于发放“中国森林资源监督”标志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61 林计字
[1989]300号 关于加强猎枪、弹具管理和申报计划的通知 林业部
162 林财字
[1989]415号 关于不得提高价格或在价外向用户征收“森林保护费”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局
163 厅财字
[1989]31号 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预收预付货款规定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64 林财字
[1989]302号 关于颁发林机企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标准(二、三级)和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65 厅函人字[1989]16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机关返聘离退休人员的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66 林造字
[1989]50号 关于切实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67 林工字
[1989]109号 关于加强火烧木采伐管理制止采伐活树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68 林工字
[1989]146号 关于林业提前退休工种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69 林工字
[1989]172号 关于试行建立木材销售总账的通知 林业部
170 林工字
[1989]377号 关于妥善解决国有林区部分森工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71 林计字
[1989]84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世界银行部门贷款丰产林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72 林工字
[1989]417号 关于林业部优质产品评选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73 林办字
[1988]202号 关于印发《林业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174 林造字
[1988]124号 印发《关于加快平原绿化步伐大力发展平原林业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175 林造字
[1988]388号 关于印发《全国平原绿化“五、七、九”达标规划》的通知 林业部
176 林造字
[1988]242号 关于印发《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177 厅资字
[1988]21号 关于加强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78 林研字
[1988]101号 关于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179 林防字
[1988]206号 关于统一分配风力灭火机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180 林造字
[1988]336号 区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林业部
181 林安字
[1988]410号 关于建立健全森林案件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182 林(护)字[1988]492号 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 林业部
183 林工字
[1988]243号 关于印发国有林业局国家级先进企业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184 林计字
[1988]17号 关于调整林业机密统计资料范围的通知 林业部
185 林计字
[1988]50号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林区交通运输、城镇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186 林计字
[1988]259号 关于印发《林业施工企业管理升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187 林计字
[1988]256号 关于颁发《林业基本建设优质工程奖励评选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188 林财字
[1988]339号 关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 林业部、财政部
189 林财字
[1988]422号 关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森林保护费”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190 林财字
[1988]187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直属高等院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191 林财字
[1988]240号 关于加强松香价格管理的几项规定 林业部、国家物价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92 林种字
[1988]64号 关于加强林木种子经营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93 林产字
[1988]44号 关于加强林产工业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194 林工字
[1988]483号 关于执行《林业部门工业企业多种经营统计年报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195 林资字
[1988]267号 关于开展国有林区木材采运企业定产试点的通知 林业部
196 林资字
[1987]41号 关于加强林业调查野外作业安全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197 厅资字
[1987]114号 关于加强林业调查野外作业安全工作的补充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198 林函资字[1987]176号 关于在产竹材的省、自治区制定竹林总采伐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林业部
199 林护字[1987]453号 关于加强竹林管理制止乱砍滥挖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轻工业部
200 林护字[1987]53号 关于严格查禁猎杀倒卖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201 林护字[1987]82号 印发《关于加强林政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202 中森防[1987]1号 关于印发《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203 林计[1987]79号 关于颁发《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木材生产总产量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计委
204 林计字[1987]337号 关于清理与整顿向建设项目收取各种费用的通知 林业部
205 林财字[1987]251号 关于大兴安岭林区火烧材实行国家指导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局
206 林财字[1987]330号 关于火烧木收益使用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
207 林财字[1987]423号 关于大兴安岭火烧木销售收益的使用及管理办法 林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
208 林财字[1987]375号 关于颁发《林业财会人员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09 林护字[1987]53号 关于严格查禁猎杀倒卖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紧急通知 林业部
210 林财字[1987]506号 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号文件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211 林科字[1987]487号 关于成立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及颁发章程的通知 林业部
212 林科字[1987]260号 关于印发《林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213 林人字[1987]152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意见》及《林业部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组织章程》的通知 林业部
214 林种字[1987]32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种子经营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215 林种字[1987]124号 关于印发《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种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16 林产字[1987]475号 关于进一步贯彻《松脂采集规程》防止乱采滥割的通知 林业部
217 林产字[1987]8号 关于加强松香管理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国家计委、经贸部、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18 林销字[1987]371号 关于整顿非统配木材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19 厅产字[1987]106号 关于印发《开展全国松香、栲胶企业厂际竞赛试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220 林资[1986]74号 关于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应用技术发展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21 林护[1986]569号 关于林区木材检查站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公安部
222 林护[1986]242号 关于禁止从日本引进樱花树苗的通知 林业部
223 林计[1986]115号 关于颁发《林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24 林计[1986]120号 关于颁发《林区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225 林计[1986]163号 关于颁发《林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26 林计[1986]116号 关于颁发《林区公路工程勘测规范》的通知 林业部
227 林计[1986]257号 关于颁发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的通知 林业部
228 林计[1986]364号 关于颁发《林业行业工程勘察设计证书分级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29 林财[1986]183号 关于调整木材增加收入使用办法的意见 林业部
230 林教[1986]112号 印发《关于发展林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中学的几点意见》两个文件的通知 林业部
231 林人[1986]155号 林业部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32 林教[1986]577号 印发《关于改革部署林业大学、林学院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办法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233 林工[1986]243号 关于印发国有林业局国家级先进企业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34 林工[1986]407号 关于林业企业实行林参间作制的暂行规定 林业部
235 林计[1986]119号 关于颁发《林区公路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林业部
236 林发(护)[1985]21号 关于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意见 林业部
237 林资[1985]233号 关于印发《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238 林发(护)[1985]41号 林业部关于改进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39 林资[1985]373号 关于年森林采伐限额报批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40 林安[1985]114号 林业部关于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41 林财[1985]264号 关于颁发《林业对外经贸业务收费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42 林财[1985]468号 关于颁发《育林基金预决算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243 林财[1985]255号 林业部关于建立林业局月份主要财务指标快报制度的通知 林业部
244 林财[1985]493号 关于明确剥皮木片价格管理权限的通知 林业部
245 林教[1985]577号 印发《关于改革部属林业大学、林学院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办法的意见》的通知 林业部
246 林函[1985]108号 林业部印发《关于改进林化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247 林种[1985]125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林木种子经营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248 林物[1985]189号 林业部关于加强专项化肥使用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249 林发(护)[1984]524号 印发《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250 林发(护)[1984]276号 关于猎枪、弹具定点生产和经销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51 林发(护)字[1984]452号 印发植物检疫实施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通知 林业部
252 林发(财)[1984]89号 关于调整栲胶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53 林发(财)[1984]494号 关于优质产品适当加价的通知 林业部
254 林发(财)[1984]182号 关于试行“中央级营林投资拨款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255 林发[1984]178号 林业部关于颁发《林业基本建设优质工程奖励评选条例(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256 林发(工)[1984]102号 关于颁发《西南西北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257 林发(办)[1983]550号 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 林业部
258 林发(办)[1983]712号 关于印发《林业部文书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59 林发(教)[1983]799号 印发高等林业院校教材工作的三个文件的通知 林业部
260 林发(资)[1983]501号 关于做好国营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261 林发(护)[1983]569号 关于禁止非法生产和销售猎枪的通知 林业部
262 林发(计)[1983]229号 关于东北、内蒙古林区国营林业局调整木材生产能力的暂行规定 林业部
263 林发(计)[1983]502号 关于东北、内蒙古林区国营林业局调整木材生产能力的补充规定 林业部
264 林发(计)[1983]611号 关于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通知 林业部
265 林发(财)[1983]790号 关于林业事业费、国营林场、国营苗圃年度决算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266 林发(财)[1983]721号 关于推动开展林业贷款工作的几点意见 林业部
267 林发(工财)[1983]771号 关于林业机械工业首批技术改造企业增提折旧基金和提取技术开发基金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
268 林发(工)[1983]753号 关于颁发“集材—50拖拉机大修理技术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269 林办[1983]106号 关于国营工业、供销、施工企业实行利改税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270 (82)林办字5号 颁发《林业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271 (82)林资字10号 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林业部
272 (82)林造字2号 关于印发《造林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273 (82)林计字134号 关于对外提供和公开发表林业统计资料的几项规定 林业部
274 (82)林财字9号 关于调整部分林业机械产品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75 (82)林财字25号 关于杀虫快、杀虫灵、杀虫净三种林药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76 (82)林财字171号 关于调整松节油等价格问题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77 (82)林财字27号 关于颁发森工企业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78 (82)林计字18号 林业部关于颁发《林业企业劳动定额技术人员职权条例(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279 (82)林工字167号 林业部关于发送林业企业和国营场、圃《整顿检查验收标准》和《六好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80 (82)林工字139号 关于印发《集材索道技术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281 (82)林木字12号 颁发《林业部关于加强贮木场经营管理的规定》 林业部
282 (82)林木字3号 关于颁发《林业公路养护管理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283 (82)林产字5号 林业部关于松香再加工计划管理的通知 林业部
284 (81)林财字92号;[1981]价字73号 关于调整木材收购和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85 (81)林计字236号 关于颁发《林业生产劳动定额设计技术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286 (81)林财字164号 关于加速处理基本建设超储积压物资、设备的通知 林业部
287 (81)林财字17号 关于重新明确林产品价格管理权限的通知 林业部
288 (81)林财字92号;[1981]价字73号 关于调整木材收购和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289 (81)林财字190号;(81)财农字197号 关于制发“林业多种经营周转金使用管理的几项规定”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290 (81)林科字23号 关于贯彻执行“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91 (81)林科字26号 关于贯彻执行“栲胶原料与产品的检验方法”等9项栲胶国家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92 (81)林科字7号 关于颁发木材生产机械型号编制方法等五项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
293 (81)林种字1号;(81)财农字35号 关于颁发《国营苗圃经营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294 (81)林办产字36号 关于合理割漆确保漆树资源的通知 林业部办公厅
295 (81)林产字28号 关于认真贯彻《松脂采集规程》保护松林资源的通知 林业部
296 (81)林木字26号 关于印发《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企业伐区拨交验收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297 (81)林护字70号 关于保护朱的通知 林业部
298 (81)林能字11号 关于加强林业能源管理机构的通知 林业部
299 (80)林护字75号、(80)供畜联字第40/344号、(80)体计物字294号 关于恢复“全国旱獭生产联合办公室”、旱獭生产补助费和抓好今年的旱獭生产的通知 林业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体委、卫生部
300 (80)林财字205号;(80)财企字569号 关于提高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301 (80)林财字198号;[1980]价字227号 关于提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木材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302 (80)林财字119号 关于颁发《林业部属高等院校预算包干试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03 (80)林财字139号 关于印发《部属林学院建立学校基金和奖励制度试行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业部
304 (80)林基字84号 关于颁发《林业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05 (80)林基字49号 关于颁发“林业部基本建设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
306 (80)林基字第4号 关于颁发“林区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林业部
307 (80)林基字第12号 关于颁发“林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划”的通知 林业部
308 (80)林国字12号 林业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保护山林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通知 林业部
309 (80)林种字1号 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种子工作的意见 林业部
310 (80)林产字12号 关于充分利用现有和大力发展后备松脂资源的通知 林业部
311 (80)林财字205号;(80)财企字569号 关于提高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标准的通知 林业部、财政部
312 (80)林财字198号;[1980]价字227号 关于提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木材出厂价格的通知 林业部、国家物价总局
313 (80)林木字24号 关于颁发《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314 (80)林木字44号 关于修改森铁技术管理规程条文的通知 林业部
315 (80)林木字52号 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办好社队采育场的通知 林业部
316 (80)林木字53号 关于加强生产调度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317 (79)林计字128号 关于颁发林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318 (79)林计字167号 关于印发“森工企业经济核算条例”(试行)和“关于严肃财经纪律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319 (79)林计字366号 关于在森工企业中试行营林经济技术指标统计考核的通知 林业部
320 (79)林基字30号 关于印发有关南方集体林区总体设计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林业部
321 (79)林基字第70号 关于颁布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建筑安装工程劳动额定的通知 林业部
322 (79)林基字82号 关于颁发“林产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概算指标和林产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323 (79)林计字405号 关于颁发《林业生产劳动定额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24 (79)林经字20号 关于颁发《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的通知 林业部
325 (79)商储联字53号,(79)供销建联字576号,(79)林产字60号,(79)物木字58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木制旧包装回收复用的联合通知 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林业部,国家物资总局
326 (79)林产字12号、(79)商五联字30号、(79)贸综计字109号 关于扶持松香生产增加出口的联合通知 林业部、商业部、外贸部
327 (79)林产字78号 关于印发两千吨纤维板生产工艺和设备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林业部
328 (79)林木字2号 关于颁发“木材检验技术解释”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29 (79)林木字4号 关于加强伐区调查设计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0 (79)林物字21号 关于印发成品油和燃料统一管理、凭证定量供应两个试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31 (79)林物字40号 关于印发《林区轮胎供应、使用和翻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林业部
332 (79)林产字41号 关于建立林产工业生产调度工作的通知 林业部
333 (78)林造字28号 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印发《林木种子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和《林木种子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4 (78)林经字第2号(78)农垦字第22号 关于严格管理烧荒用火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国家农垦总局
335 (78)林基字35号 关于颁发东北林区道路建设工程各项费用定额(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6 (78)林基字36号 关于颁发林业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7 (78)林计字211号 印发《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8 (78)林木字22号 国家林业总局关于颁发《木材检验条例》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339 (78)林木字23号 国家林业总局关于颁发《贮木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总局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颁布日期  20020515

实施日期  20020515

  第一条 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偿献血奖项分为:“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
  第三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奉献奖、突出奉献奖、特别奉献奖,分别奖励无偿献血五次、十次、十五次及以上的个人。
  第四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1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1千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1千元以上的个人;常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部门和各界人士。
  第五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奖励连续二年无偿献血率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0%的单位及其组织者。
  第六条 由萍乡市献血办、萍乡市卫生局、萍乡市中心血站等有关部门组成“无偿献血表彰评奖初审小组”,负责将所报评奖材料初审后提交市献血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评定。
  第七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表彰萍乡市“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促进奖”和“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的获得者。对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奖励标准者,将上报卫生部进行表彰。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萍乡市范围内无偿献血的个人及团体。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施行。
  附则 献血量的计算方法为:全血二百毫升按一次计算,四百毫升按二次计算,成份血每一个机采单位按四次计算。
  无偿献血数量可累加计算。奉献奖获得者在当年获奖后未再次无偿献血者,则不再参与以后评奖。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