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3:16:38   浏览:92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园风景区的安全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基本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公园、风景名胜区指全市范围内已经注册的风景名胜区、公园。

  第三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

  第四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安全工作责任人。

  第五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会,研究、部署本单位的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各项安全保卫制度,落实安全保卫防范措施;
  (二)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重点要害部位,严格落实各项保卫措施,确保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
  (三)加强重点防范部位和贵重物品、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四)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有关部门指出的事故隐患和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规定的期限内解决,并将结果报相关部门。对暂时难以解决的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公园设计规范》规定的游人容量接待游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的容量接待游人。

  第七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举办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应当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单位承担第一责任,审批单位承担监管责任。举办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前,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同时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准进行。文物保护单位还应报市文物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举办大型活动的公园、风景名胜区应履行下列安全责任:

  (一)保证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范;
  (二)安全出入口和安全 通道要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保证畅通;
  (三)必要时在场所入口处按公安机关的要求设立安全疏导缓冲区;
  (四)配备应急广播、照明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五)安全技术防范设备、设施应当与举办活动的要求相适应。

  第八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在遇有黄金周、主要节假日及大型活动等重点时期,景区、景点如展室、桥梁、狭窄路段等处人员过多(室内达到1平方米/人、室外达到0.75平方米/人)或遇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临时关闭景区、展馆、疏散游人等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正常开放时要派专人随时掌握入园的人流量,确保游人安全。

  第九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要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有关责任人和职工能够掌握预案内容,履行预案规定的岗位职责。

  第十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未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的,不得投入运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必须停止运行。

  公园、风景名胜区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公园、风景名胜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国家和本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应当加强文物、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等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以及有关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十二条 公园建筑物、高大游乐设施、公园制高点等应当安装防雷设备,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第十三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游船、缆车、索道、码头等交通游览设施及游乐项目未经有关部门的质量和安全检验合格不得运营。各类交通游览设施及游乐项目必须公示安全须知。各类设备、设施应当定期维护检查,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第十四条 在游览危险地段、水域及有害动植物生长地区,应当完善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应专人负责。非游泳区、非滑冰区、防火区、禁烟区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标志。

  第十五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道路应当符合规定标准,及时维修,并结合风景名胜区特点,配合有关部门按道路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进行禁行、限速、警示等交通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第十六条 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施工,应当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并提供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内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有关规定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并严格贯彻有关消防法规,建立义务消防队,组织相应的消防演习,并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当登记造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

  第十八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要加强对辖区内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一)凡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必须严格对一切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禁止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堆存柴草、木料等易燃可燃物品。严禁将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引入古建筑物内。
  (二)禁止利用古建筑当旅店、食堂、招待所或职工宿舍。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
  (三)在重点要害场所,应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指定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古建筑,如要点灯、烧纸、焚香时,必须在配有消防设施、设备的指定地点,并派专人看管或采取值班巡查等措施。
  (四)在古建筑物内安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
  (五)凡与古建筑毗连的其他房屋,应有防火分隔墙或开辟消防通道。古建筑保护区的通道、出入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和侵占。
  (六)古建筑需要修缮时,应由古建筑的管理与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制订消防安全措施,严格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审批后,才能开工。在修缮过程中,应有防火人员值班巡逻检查,遇有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应当制定相应的林区防火管理办法。重点部位应当设置明显的禁烟禁火标志,并设专人管理。

  第二十条 公园、风景名胜区应当建立安全用电制度,严禁违章用电,保证用电安全。

  (一)公园、风景名胜区内配电装置的清扫和检修,一般每年不应少于二次。一般情况下,室外高压配电装置至少每半年一次,室内高压配电装置至少每年一次。清扫的内容:清扫电器设备上的尘土;进行电缆遥测和接地遥测;各部连接点和接地处的紧固情况;检查油式变压器是否缺油。
  (二)安装或移动电气设备,必须由电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接线和安装。任何部位的线路、闸箱,开关必须符合安全规程,除电工外不许任何人擅自接电源或接线增容。
  (三)所有电器设备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不准任何人擅自拆卸、移动,需要移动、保养维修时必须由电工办理。

  第二十一条 本规范自2005年3月24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告2010年第1号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告

2010年 第1号


  为全面推进新闻出版依法行政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对新闻出版部门规章进行了全面集中清理。截至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实施的现行有效的规章共28件,现将规章目录公布。
  特此公告。


新闻出版总署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新闻出版总署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2010年12月



序号
规 章 名 称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施行日期

1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新闻出版署令第8号
1997.6.26
1997.6.26

2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署令第10号
1998.1.1
1998.1.1

3
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新闻出版署令第12号
1997.12.30
1998.1.1

4
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署令第13号
1998.6.15
1998.8.1

5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署令第14号
2001.1.6
2001.1.6

6
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15号
2001.11.9
2001.11.9

7
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6号
2002.1.29

2002.1.29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38号(补充规定)
2008.11.12
2009.1.1

8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令第17号
2002.6.27
2002.8.1

9
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8号
2003.3.17

2003.5.1


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33号(补充规定)
2007.4.2

2007.5.1


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45号(补充规定)
2009.8.20
2009.10.1

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48 号(补充规定)
2010.12.27
2011.1.1

10
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令第19号
2003.7.18
2003.9.1

11
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0号
2003.7.24

2003.9.1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3号(修订)
2004.6.18
2004.7.1

12
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2号
2004.6.17
2004.8.1

13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6号
2004.12.24
2005.3.1

14
订户订购进口出版物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7号
2004.12.31
2005.2.1

15
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0号
2005.2.7
2005.4.20

16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
2005.9.30
2005.12.1

17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2号
2005.9.30
2005.12.1

18
音像制品制作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4号
2008.2.21
2008.4.15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7号(补充规定)
2010.11.23
2011.1.1

19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5号
2008.2.21
2008.4.15

20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6号
2008.2.21
2008.5.1

21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
2008.2.21
2008.6.1

22
新闻出版总署立法程序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0号
2009.4.27
2009.6.1

23
复制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2号
2009.6.30
2009.8.1

24
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3号
2009.8.6
2009.10.1

25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44号
2009.8.24
2009.10.15

26
音像制品进口管理办法
文化部、海关总署令第23号
2002.4.17
2002.6.1

27
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文化部、商务部令第28号
2003.12.8

2004.1.1


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46号(补充规定)
2009.8.20
2009.10.1

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49号(补充规定)
2010.12.27
2011.1.1

28
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
文化部令第40号
2006.11.3
2006.12.1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条例

甘肃省人大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森林防火条例



  颁布机构: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维护林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本县境内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第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主管森林防火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一)检查、监督区、乡、民族乡、镇、村、林(牧)场及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森林防火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指导森林防火工作;

  (二)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扑救火灾;

  (三)协调区、乡、民族乡、镇、村及各有关部门之间森林防火工作事项;

  (四)讨论决定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条 各林区设立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各乡、民族乡、镇设立护林防火委员会,各村及驻林区各单位设立护林防火小组。

  林区各级护林防火组织负责本区域内的护林防火工作,并建立下列工作制度:

  (一)宣传教育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普及防火灭火知识,制定各林区防范措施和扑火预案,检查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森林防火责任制。林区各级森林防火组织要实行护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

  (三)火情报告制度。防火期内,坚持昼夜值班,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准确掌握火情动态,及时上报情况;

  (四)火警、火灾紧急扑救制度。发生火警、火灾要立即通知辖区内各级森林防火组织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临时扑火指挥部,下达扑火动员令,制定扑救措施,紧急动员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扑救工作;

  (五)森林火灾档案备案制度。记载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森林资源受害及成灾情况,并建立档案。

  第五条 各国有林场要组建半专业森林扑火队,林区内的乡、民族乡、镇、村应组建民兵义务扑火队,定期进行培训和防火演练,做到组织健全、应急到位。

  第六条 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林区交通要道和人员活动频繁的山口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点)。凡进入林区的机动车辆和人员必须接受防火检查。

  第七条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森林防火期。1月1日至4月30日为森林火险期,3月至4月为高火险期,11月为森林防火宣传月。

  第八条 防火期实行凭证入山制度。凡进入林区的人员、车辆,必须办理由林场(站)签发的入山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活动,必须接受森林公安民警和林政人员的防火检查。

  第九条 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及林缘区野外吸烟、烤火、烧纸、野炊和燃放鞭炮。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森林公安民警和林政工作人员定期清理林区内闲散人员,严禁将火种带入林区。

  第十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林区用火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凡在林区从事放牧的牧民要与护林站(点)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明确防火责任区和固定的用火点,责任区内的雇工由雇主管理;

  (二)凡在林区从事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与林场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划定防火责任区,限定活动范围,严禁在林木上架设电线、林间明火起灶;

  (三)防火期内进行森林综合培育、灾害木清理等作业时,林业部门要对民工和当地群众做好防火宣传教育,严格控制火源,实行用工雇主管理责任制;

  (四)林区内的旅游景点,必须在划定地段设置防火设施,同当地林场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并在固定的房舍内安全用火。进入林区的游客,要接受防火安全教育,遵守火源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加强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

  (一)在重点林区的制高点设置防火瞭望台(塔);

  (二)定期检查、检修防火通讯网络设施,及时配备、更新通讯网络设备;

  (三)护林防火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多方筹措资金,逐步配备足够的防火、灭火器具;

  (四)在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和乡村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牌和专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情,必须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或防火组织、国有林场报告。接到火情报告的单位,在组织扑救的同时将火情上报县护林防火指挥部。

  第十三条 扑救森林火灾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火势较大或延烧时间在两小时以内尚未扑灭的,要立即向上级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工作。

  第十四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对火灾现场要全面检查,消灭余火,由所在地乡、民族乡、镇、村和林场安排人员看守火场,经自治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十五条 对森林火灾,当地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并报自治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备案。

  第十六条 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连续五年以上在本行政区域和林区内未发生森林火警、火灾的;

  (二)发现纵火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公安机关的;

  (三)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敢于同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作斗争,避免重大损失的;

  (四)发生火灾、火情及时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进行扑救,并报告当地政府或森林防火部门的。

  第十七条 违反下列规定的,由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一)森林防火期,在林区及林缘区野外吸烟、随意用火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未办理入山证,不接受森林公安民警或林政执法人员检查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不按规定安全用火的;

  (四)机动车辆未安装防火罩进入林区从事运输或不接受检查的;

  (五)在林区扫墓烧纸、燃放鞭炮、取暖、野炊等未熄灭余火的;

  (六)不服从防火指挥部指挥或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

  (七)过失引起森林失火,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十八条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工作人员,可视情节或者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出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本条例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