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会议纪要》及有关本科生五年招生规划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1:39:02   浏览:86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会议纪要》及有关本科生五年招生规划的通知

教育部、国家民委


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会议纪要》及有关本科生五年招生规划的通知



教民〔2004〕2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32号)精神,2003年10月,教育部、国家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了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会议,会议落实了2006至2010年各有关高校为新疆培养少数民族本科生招生规划。现将会议纪要以及会议确定的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本科生五年招生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会议纪要

  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32号)“适当扩大内地高校新疆民族班规模”的要求和《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纪要》(第1号)精神, 2003年10月,教育部、国家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了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第五次会议。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并分别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100多所高校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河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负责人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内地高校毕业返回新疆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

  会议系统地总结了1989年以来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工作的经验,充分肯定了成绩。15年来,内地高校累计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12000人,已毕业近8000人。这批学生经过内地高校的培养,不仅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而且在思想政治素质、明辨是非的能力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得到增强,逐步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新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的实施,不仅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边疆的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二

  会议认为,对新疆加强智力支援,加大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力度,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做好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工作,关键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支援新疆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与人才队伍。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是新疆长治久安和加快发展的根本大计。

  会议部署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第五次协作工作,落实了2006-2010年培养少数民族本科生计划任务。承担任务的教育部有关部属高校、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各有关省市教育厅(教委)及所属高校的负责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分别签定了《关于落实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本科生2006-2010年预科培养规划任务的协议书》。

  三

  为进一步搞好支援新疆协作工作,会议确定了以下事项:

  (一)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工作进行政策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和下达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招生办法和招生计划,并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和省市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各部门和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培训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人员;组织编写预科教材;组织评估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情况,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等。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有关省市教育厅(教委)根据本次会议确定的五年招生计划任务,负责确定承担任务的高校,落实年度招生计划和专业。为办好新疆班创造必要的条件,解决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根据本次会议确定的五年招生规划和签定的协议书,负责与内地高校主管部门和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协商,提出每年度预科计划和培养本科专业要求,并将协商确定的年度招生计划于上年11月底前报教育部;负责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等提出建议;配合内地高校做好新生选拔工作;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与招收新疆班学校的沟通,协助内地高校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定期地组织好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情况的考察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回疆就业的有关政策,负责为返回新疆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确保毕业生公平竞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内地有关高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次会议确定的五年招生规划和签定的协议书,依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以及新疆提出的专业要求,负责做好年度预科招生计划并落实到专业,各校要将新疆班招生计划纳入本校总的招生规模之内;确定专人或机构负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统一要求,一视同仁,加强管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确保培养质量;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安排好生活。

  (五)预科教育是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预科培养学校要严格组织教育教学,提高预科生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做好教学考核工作。加强汉语、英语和数理化等基础课程,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以“严、爱、细”的管理原则,加强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艰苦奋斗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六)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继续实行“戴帽”招生,即预科招生时就确定本科学校和专业。招生对象为新疆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在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的考生中择优选拔。

  预科招生录取工作由本科招生学校负责。预科新生进入相应的预科培养学校进行预科阶段学习,预科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转入本科学习。如出现名额空缺,则从当年参加普通高考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择优递补。各有关部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把预科转入计划纳入本部门当年招生总计划内。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新疆工作。

  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长沙理工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等院校根据特殊需要可从统招中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学生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外,其它各类高校招收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先在预科学习。其中民考汉学生、双语实验班学生和艺术类院校的预科学习时间为一年,民考民学生预科学习时间为两年。

  (七)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预科生在预科阶段的学费按照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预科生收费标准收取,预科生升入本科后,其学费按照预科招收当年的普通本科生的学费标准收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除加大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力度外,还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学费减免政策,以确保特别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双语教学,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为内地高校输送质量较好的生源。要在招生工作中逐步提高内地高校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分数标准。

  (九)加强对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工作的领导。支援新疆发展教育事业,为新疆培养人才, 对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是内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承担任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省市及其所属高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求真务实,及时改善条件,确保高校支援新疆工作顺利进行。(附件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办法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发〔1984〕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办的企业(包括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专业户、承包户办的企业)。
第三条 市、县、区环境保护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管理部门,分别对市、县、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产 品 结 构
第四条 乡镇、街道企业,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根据本地资源情况、企业技术条件和环境状况,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产品结构,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行业。
第五条 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和经营含有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或能在生物体内蓄积的剧毒污染物或强致癌物成分的产品,如汞制品、砷制品、铅制品、放射性制品、联苯胺、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等。
严禁从事污染严重的石棉制品、硫磺、电镀、炼焦、漂染、磷肥和噪声、振动超标扰民等项目的生产。
新上的制革、造纸制浆、炼油、油毡纸等项目,须经环保部门与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 对现有的不具备污染防治措施的从事上述生产项目的乡镇、街道企业,由环保部门会同其主管部门责成企业限期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七条 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将有毒、有害的产品委托或转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乡镇、街道企业去生产。

第三章 企业的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乡镇、街道企业的布局。
第九条 在居民稠密区、文物保护区、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内,不准建设污染环境的乡镇、街道企业。已建成的,由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采取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的办法解决。
第十条 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乡镇、街道企业,都必须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由所在县、区环保部门会同其主管部门审批。没有或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乡镇、街道企业,计划部门不予批准建设,银行不予贷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核准筹建或开业。
第十一条 搬迁的乡镇、街道企业,必须按照《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已批准建设的乡镇、街道企业,环保部门要对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执行状况进行检查,保证污染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工程竣工后,必须由环保部门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验收不合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签发营业执照。

第四章 奖 惩
第十三条 凡模范遵守本办法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奖金来源可参照(84)城环字33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五、六、七、九条的,视其情节,由环保部门给予经济处罚或令其停产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罚款额在二万元以下(含二万元)的,由县、区环保部门决定并承办,报市环保局备案;罚款额在二万元以上(不含二万元)的,由县、区环保部门报市环保局批准后承办。罚没款全额上缴县、区财政。
第十五条 因受严重污染,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以及农业减产、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受害者有权向县、区法院提出起诉或要求环保部门作出索赔裁决。包括:财产和资源的直接损失;因人身伤亡所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补助费、遗属抚恤费等;污染事故引起的监测调查及消除
污染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第十六条 赔偿要求的提出,应从知道或应知道被损害状况三日起至三个月内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如与上级规定不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1986年7月12日

关于印发《营口市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营口市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的通知

营政办发〔2006〕30号


营口开发区管委会,营口高新区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营口市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六月一日

营口市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商业步行街的管理,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业步行街(以下简称步行街)专指永红女人街。

  第三条 位于或进入步行街内的单位和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步行街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和以街养街、有偿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 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负责步行街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步行街的环境整洁、卫生保洁、车辆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室外公共活动管理等。

  商业、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公用事业与房产、环保、卫生、城市管理等部门应该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步行街区域内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步行街实行封闭管理。除依法执行公务和步行街物业管理、服务车辆外,未经步行街管理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机动车均不得擅自进入步行街,不得随便在步行街内及各出入口停放车辆。

  第七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步行街管理办公室在出入步行街区域地段设置明显的交通管理标志,并根据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交通管理方案。

  第八条 凡在步行街沿街一侧增设台阶、坡道、摊亭、门斗、窗改门及装修建筑立面,在户外设置广告、牌匾、橱窗等,必须经步行街管理办公室同意,并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在步行街内严禁擅自建设或搭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条 步行街沿街单位应做到牌匾规范、文明服务,环境优美,建筑立面及橱窗装修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采用美观、防腐耐用的装饰材料。

  第十一条 步行街内设施按照步行街管理办公室的统一规定进行维护,景观灯光设施由步行街管理办公室统一设计。

  第十二条 在步行街内施工、经营和组织娱乐活动等产生的噪音、粉尘和气体等必需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第十三条 在步行街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征得步行街管理办公室同意:

  (一)举办展览、咨询、文艺表演、体育活动等;

  (二)张挂标语、横幅等宣传品;

  (三)拍摄商业性影视片。

  第十四条 进入步行街内的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随地吐痰;

  (二)不得践踏绿地;

  (三)不得损坏座椅、清洁器具等公共设施;

  (四)不得将猫、犬等宠物带入步行街内;

  (五)不得随地露宿、流浪乞讨、从事卜卦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

  (六)不得随便堆放物品、焚烧杂物等。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破坏步行街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妨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